Avatar for cybereros

Posts by cybereros

♥ 喜歡文字、電腦、旅遊,熱愛新奇的事物,相信愛能改變一切;當然,更喜歡耶穌

如何處剛強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from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處剛強和處軟弱,哪一個比較容易呢?

處軟弱的時候,我們的心境是痛苦難過的,然而人有求生的本能,自然會去想辦法活下去,而這時,軟弱的人離教會是比較近的,因為教會無疑是豐富的,軟弱的人很容易找到教會,也容易進到教會之中;反思,我們處剛強的時候,我們的心境是堅毅剛烈的,這本來是很好的心理狀態,但是人往往就在剛強的時候,開始尋求貧乏的地方,來彰顯自己。這樣的貧乏或許是你的公司,你因為某些能力在公司受到肯定,於是花了更多的心力在工作上;貧乏又或許是你的學業,你善於唸書,考試帶給你很大的成就感。剛強的人,很容易尋找那貧乏的地方,然而滿足自己虛榮的同時,也漸漸對豐富的教會冷漠而麻木。

上帝是奇妙可畏的神,《聖經》在馬可福音第十四章中,使用了二個女人,這二個女人有的我還查不到名字,但是這二個女人,卻叫那看似剛強的十二個男人黯然失色。若以武俠小說的觀點看,這二個女人佔的篇幅太少,但是反差卻太大,一般的武俠小說無法安排這樣的出場,因為太吊詭,也太戲虐主角了。

繼續閱讀 →

告白的勇氣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from 詩篇51篇7節

人非聖賢,因而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有犯錯的時候。就拿小時候來說吧,弄壞玩具、弄髒衣服、弄丟東西,應該都不是陌生的情況。進入學校以後,也許會因為一時迷惑而作弊、翹課或是違反校規;進了社會以後,也許因為粗心而釀成工作上的疏失,或是不小心與他人起了爭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有犯下各式各樣、大大小小錯誤的可能,但犯錯並不可怕,真正值得重視的,是我們對於所犯錯誤的態度。

如果問我《聖經》中的掃羅和大衛最大的差別,我會說是對犯錯的反應速度。掃羅曾經負命去攻打亞瑪力人,並且要殺光所有的牲畜和亞瑪力王亞甲。但是掃羅王竟然留了亞甲活路,也留下了上好的牛羊給自己。先知撒母耳指責掃羅後,掃羅因為剛愎自用的關係,幾番推拖,最後才對撒母耳說:「我有罪了。」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高傲的人即使知道別人的責罵是對的,知道自己已經走在滅亡的道路上,卻因為拉不下臉面低頭認錯,而更加一意孤行,不願懸崖勒馬,承認自己的失敗與錯處,直到萬劫不復,賠上了一切。「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古往今來,有多少君王是因為這種無謂的驕傲,而葬送了自己的王朝,犧牲了無辜的人民?

繼續閱讀 →

抓住那道光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from 約伯記1章21節

發光的本質和目的,不是為了趕走黑暗,而是為了讓人容易找到。

《聖經》中的約伯是一個行事端正、心懷敬畏的人,雖然家財萬貫、享有盛名,卻能不受物質誘惑,而過著勤儉樸實的生活。然而這樣的正直之人,卻無端成為了上帝與撒旦角力下的犧牲品。上帝給了撒旦機會,於是約伯面臨接二連三的考驗,讓他喪失所有的喜樂,讓他曾經因為不平與苦痛而對神出言不遜。反芻約伯記,約伯是個義人,卻受到如此殘酷的試煉,那我們信仰的本質是什麼呢?

常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避免地,我們多少都曾遇過無妄之災、或是遭人背叛、或是喪失至寶,這些挫敗的原因有些毫無緣由,即便我們平日安分守己,也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就是天色常藍。自然地,在遇到這些莫名其妙的挫折時,我們常常會怨懟神──埋怨祂聽不見我們的祈禱,質疑祂行事不公,讓惡人吃香喝辣,卻讓善人蒙受災厄。可是啊,我們卻忘了,信仰的本質不是脫離苦海,信仰的本質正確的說,是即使再苦,都能夠喜樂。正如約伯斥責他妻子所說的話:「哎!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人所得所遇皆來自上帝,而上帝若要自我們手中收回某些東西,不也是合情合理的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神為愚妄。」遇到苦難,不埋怨、不質疑、也不背棄神,便是約伯告訴我們的第一課。

繼續閱讀 →

金蘋果與銀網子

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我躺臥在性如烈火的世人當中,他們的牙齒是槍、箭,他們的舌頭是快刀。

from 詩篇 57篇4節

現今網路的發達,不僅便利我們接觸大量新知與資料,更讓我們得以有機會與來自各方的人,在虛擬世界中對話、交往、建立各式各樣的關係。然而,這份便利卻開始悄悄地變質,因著網路世界的匿名性、事不關己的心情,網路霸凌漸漸出現,自明星到普通人,都有可能招來各式各樣情緒化的流言攻擊。或是攻擊外貌,或是侮辱威脅,或是嘲諷輕蔑。種種不合理的激烈言語,都一步步地侵蝕著人心,讓他們蒙上陰影,甚至迫使他們走上絕路。最近韓國的年輕明星雪莉,便是這樣突如其來地自縊身亡。而總是在這時,人們才開始意識到,之前那些對她的酸言酸語,是一把又一把的刀,割去了她的生命。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以言論傷人?是因為忌妒他人的成就,他人那無法企及的光鮮亮麗?是因為沒有自信,想藉由貶低他人來暫時滿足自尊心?還是因為看不慣他人的獨特與勇敢自信,才厲聲指責對方的不檢點?或是單純地,我們藉由讓別人感到痛苦、加入一場盛大的狩獵,而獲得一種扭曲的快樂?

繼續閱讀 →

最高貴的復仇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
from 羅馬書12章19節

〈貝奧武夫〉(Beowulf)是英國著名史詩之一,這部由盎格魯薩克遜人口傳的古老英雄故事,講述了貝奧武夫與各種怪物搏鬥、征戰各國的英勇事蹟。而透過他與其他人的互動、面對挑戰的態度,我們得以有幸一窺古日耳曼社會的文化與生活。然而,最有趣的是,將這部史詩書寫下來的詩人,當時已經受到基督教感召,對這種價值觀多有不認同之處。因而,在優美的文句之中,在對雄偉戰爭身歷其境的深刻描寫之中,總有淡淡的惋惜與傷感隱瞞在背後,讓整部作品壟罩著一層哀愁與陰霾,宛如一首淒美的輓歌,哀悼著所有死去的將士。

在所有價值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古日耳曼戰士的信條。他們浴血奮戰以求榮耀與財富,稱道勇猛侵略的國王,信奉血債血還的教條。如同詩句所說:“It is always better to avenge dear ones than to indulge in mourning. For every one of us, living in this world means waiting for our end. Let whoever can win glory before death. When a warrior is gone, that will be his best and only bulwark.”一個戰士不僅該表現出勇猛、忠誠與無畏,更將尋求血債作為自身的榮耀。若是親族被敵人殺死,或必須讓兇手交出相應的財富,抹消這份「債務」,或必須親自殺死對方,以鮮血澆灌鮮血。雖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約聖經原則乍看公平無私,能讓犯錯的人付出對應的代價,然而這句經文卻也常被人們誤解,讓他們在永不止息的血腥中輪迴。自從一人被殺開始,永無終點的齒輪便開始轉動,所有人都被仇恨與光榮蒙蔽,永無安寧,也看不見未來的光明,只能在這個封閉的迴圈中無窮的爭鬥、殺戮、痛苦、狂躁。沒有溫暖,沒有希望,只有死亡相伴左右。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