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

from 路加福音10章37節

我以為他(她)應該會愛我的,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看懂了《聖經》後,才恍然大悟。

《聖經》路加福音記載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這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位很熟悉聖經的人,他們那個時代叫律法師,來問耶穌,要怎樣做才能有永生呢?耶穌反問這位熟悉聖經的人,聖經上是怎麼寫的呢?熟悉聖經的人馬上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說歸說,然而這位熟悉聖經的人心裡顯然覺得,遵守這條律法就能通往永生,也未免太過容易了,於是熟悉聖經的人接著問:「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句話帶出了耶穌的重要比喻。

比喻講到有一位被強盜洗劫一空,還被打個半死的旅客,過程中,旅客雖然遇到了祭司、利未人,然而祭司和利未人都沒有出手幫忙,連「離我遠點」都沒有說,就從旅客身邊離開了。直到有一位撒瑪利亞人來到旅客的身旁,醫治好旅客的傷口、並且照顧他的起居,除此之外,還付清旅客所有的住宿費用。耶穌問這個熟悉聖經的人,誰是這位旅客的鄰舍呢?熟悉聖經的人給了一個很有智慧的答案,就是那位願意憐憫旅客的撒瑪利亞人。

繼續閱讀 →

罪與罰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from 約翰一書4章18節

小時候常被奇怪的事物吸引,長大後這種奇怪的事一直在記憶裡,但是我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很少有不改變的,這迫使我必須認真的對待自己,當下我的想法是否正確,又能持續多久?台灣流傳已久的迎神習俗便是一例。台灣人普遍對於神明的看法是,這尊神明如果對我來說很靈驗,我就可以自己決定接神回家,看一看農民曆就好。接神當然有很多的儀式,這裡不是討論儀式,而是我要強調,台灣人家裡有神壇的比例不少,由此可見台灣人對於信仰是熱衷的,也很一致,就是有神就拜,有神就是可以接回家養,然而讀了幾遍聖經的我發現,很多聖經人物看到神,不像台灣人高呼「耶呼,神明顯靈了」,而多半是我完蛋了,我有災禍了。剛開始會認為是,這是台灣人與以色列人的民族性不同,然而看了越來越多的資料,發現這是普世都有的現象,看到神的不同反應幾乎都趨於兩極,於是我可以武斷的說,這不是民族性的不同,而是人性的不同。

有一個人性的假設問題是,今天你因為做了某件事被逮到了,下場你可以選擇,一個是你將背負著不堪的罪名,一個是你將遭到肉體上的痛苦責罰,請問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我不曉得你的答案,但是我知道台灣人應該會選擇背負不堪的罪名。為什麼我這樣推論呢?因為人性普遍對於「罰」比較害怕,這種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來說更為明顯。回憶裡,有老師翻書給我看十八層地獄的圖片,我嚇呆了,什麼可怕的刑罰都有,上刀山、下油鍋、切舌頭等,我看了只有害怕,沒有別的。也是等到長大,接觸了基督教的信仰,才深信「罪」其實是比較可怕的。

繼續閱讀 →

沉默的愛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from 馬太福音6章33節

遠滕周作在《沉默》一書中,描寫了一位十七世紀的傳教士,故事的內容是主角到日本傳教時被迫害的真實經歷。作者很俏皮,他自己把書名取為沉默,我推想的可能原因是,在故事最後的緊要關頭裡,上帝好像聽不到主角的禱告,上帝好像是沉默的,無法拯救主角脫離迫害,然而,沉默的這個書名儼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想要藉由沉默二字,刻意突顯出愛的轟隆巨響,而唯有真正懂得作者心意的人,才能明白。

《聖經》在路加福音中,有一個故事是說到十個長大痲瘋的人,他們得了耶穌的醫治後,回來懂得向神獻上感謝的只有一個。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耶穌在尋找得著救恩的人,但是得著救恩的人開始棄絕了耶穌。長大痲瘋的人,在猶太的習俗裡是相當辛苦的,他們需要被隔離到一個特定的地方而離群索居,然後,根據當時的律法,凡是有人遠遠看到痲瘋病人時,就必須大聲喊不潔淨以提醒周遭的人小心,這也是對人很嚴重的傷害。

繼續閱讀 →

犯錯其實沒那麼嚴重

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

from 馬可福音16章7節

你曾經有做過什麼事情,使得你覺得很羞愧,覺得你無法親近神嗎?又或者是,你覺得你曾經做過的事,讓你不能再抬起頭來,總是覺得和弟兄姐妹有一層隔閡呢?

在《聖經》馬可福音裡,記載了一段很有趣的側寫,是關於彼得的。使徒彼得在耶穌受難時,犯了一個很大的過錯,就是在人前三次不認主。彼得與耶穌原本是很親近的,在很多的事情上也是個勇者,若比喻彼得為孔子身旁的子路,我想也不為過。彼得不認主的過錯曾經使得他心裡非常受挫,難過到他放棄了信仰,難過到他開始重操了舊業。彼得是漁夫,耶穌曾經帶他到水深之處,讓他看見倚靠神的必得恩惠,可是重操舊業的彼得在捕漁時,想的是什麼呢?彼得在用手拉漁網的同時,會不會想起,自己曾經用雙手禱告使死人復活,但是背叛主後的禱告,是否仍蒙耶穌的垂聽?

繼續閱讀 →

如何處剛強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from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處剛強和處軟弱,哪一個比較容易呢?

處軟弱的時候,我們的心境是痛苦難過的,然而人有求生的本能,自然會去想辦法活下去,而這時,軟弱的人離教會是比較近的,因為教會無疑是豐富的,軟弱的人很容易找到教會,也容易進到教會之中;反思,我們處剛強的時候,我們的心境是堅毅剛烈的,這本來是很好的心理狀態,但是人往往就在剛強的時候,開始尋求貧乏的地方,來彰顯自己。這樣的貧乏或許是你的公司,你因為某些能力在公司受到肯定,於是花了更多的心力在工作上;貧乏又或許是你的學業,你善於唸書,考試帶給你很大的成就感。剛強的人,很容易尋找那貧乏的地方,然而滿足自己虛榮的同時,也漸漸對豐富的教會冷漠而麻木。

上帝是奇妙可畏的神,《聖經》在馬可福音第十四章中,使用了二個女人,這二個女人有的我還查不到名字,但是這二個女人,卻叫那看似剛強的十二個男人黯然失色。若以武俠小說的觀點看,這二個女人佔的篇幅太少,但是反差卻太大,一般的武俠小說無法安排這樣的出場,因為太吊詭,也太戲虐主角了。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