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蘋果與銀網子

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我躺臥在性如烈火的世人當中,他們的牙齒是槍、箭,他們的舌頭是快刀。

from 詩篇 57篇4節

現今網路的發達,不僅便利我們接觸大量新知與資料,更讓我們得以有機會與來自各方的人,在虛擬世界中對話、交往、建立各式各樣的關係。然而,這份便利卻開始悄悄地變質,因著網路世界的匿名性、事不關己的心情,網路霸凌漸漸出現,自明星到普通人,都有可能招來各式各樣情緒化的流言攻擊。或是攻擊外貌,或是侮辱威脅,或是嘲諷輕蔑。種種不合理的激烈言語,都一步步地侵蝕著人心,讓他們蒙上陰影,甚至迫使他們走上絕路。最近韓國的年輕明星雪莉,便是這樣突如其來地自縊身亡。而總是在這時,人們才開始意識到,之前那些對她的酸言酸語,是一把又一把的刀,割去了她的生命。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以言論傷人?是因為忌妒他人的成就,他人那無法企及的光鮮亮麗?是因為沒有自信,想藉由貶低他人來暫時滿足自尊心?還是因為看不慣他人的獨特與勇敢自信,才厲聲指責對方的不檢點?或是單純地,我們藉由讓別人感到痛苦、加入一場盛大的狩獵,而獲得一種扭曲的快樂?

繼續閱讀 →

最高貴的復仇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
from 羅馬書12章19節

〈貝奧武夫〉(Beowulf)是英國著名史詩之一,這部由盎格魯薩克遜人口傳的古老英雄故事,講述了貝奧武夫與各種怪物搏鬥、征戰各國的英勇事蹟。而透過他與其他人的互動、面對挑戰的態度,我們得以有幸一窺古日耳曼社會的文化與生活。然而,最有趣的是,將這部史詩書寫下來的詩人,當時已經受到基督教感召,對這種價值觀多有不認同之處。因而,在優美的文句之中,在對雄偉戰爭身歷其境的深刻描寫之中,總有淡淡的惋惜與傷感隱瞞在背後,讓整部作品壟罩著一層哀愁與陰霾,宛如一首淒美的輓歌,哀悼著所有死去的將士。

在所有價值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古日耳曼戰士的信條。他們浴血奮戰以求榮耀與財富,稱道勇猛侵略的國王,信奉血債血還的教條。如同詩句所說:“It is always better to avenge dear ones than to indulge in mourning. For every one of us, living in this world means waiting for our end. Let whoever can win glory before death. When a warrior is gone, that will be his best and only bulwark.”一個戰士不僅該表現出勇猛、忠誠與無畏,更將尋求血債作為自身的榮耀。若是親族被敵人殺死,或必須讓兇手交出相應的財富,抹消這份「債務」,或必須親自殺死對方,以鮮血澆灌鮮血。雖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約聖經原則乍看公平無私,能讓犯錯的人付出對應的代價,然而這句經文卻也常被人們誤解,讓他們在永不止息的血腥中輪迴。自從一人被殺開始,永無終點的齒輪便開始轉動,所有人都被仇恨與光榮蒙蔽,永無安寧,也看不見未來的光明,只能在這個封閉的迴圈中無窮的爭鬥、殺戮、痛苦、狂躁。沒有溫暖,沒有希望,只有死亡相伴左右。

繼續閱讀 →

活著就是讚美的機會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

from 腓立比書3章13節

逝去的與注定失去的,由於那份抓不住的輕愁,總是令人特別痛惜,就如同我們歌詠夏花與秋蟲,如同我們以流水比擬時間,一再地緬懷如煙如塵的往事。然而,這份對舊事的眷戀,著實有其弔詭的地方──似乎無論我們怎麼回想,若非真是一段不堪回首、死裡逃生、苦盡甘來的過去,我們所能憶起的一切,似乎總比現在好上許多。過去的種種猶如皎皎滿月,對照著被烏雲籠罩的、憂愁苦悶的殘月,總讓人在品味那份甜美之際,又不由得怨懟美好的消失,哀嘆自己怎麼身陷泥濘。面臨大考的學生總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想要回到學校內,似乎我們永遠都不滿於現實,一遇到困難,便想要回到那段珍貴無瑕的無憂歲月。

可是啊,過往當真都比較好嗎?而一昧沉浸過去的甜美,襯得現在更加苦澀,又有甚麼好處呢?「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其實過往的日子哪裡都真的幸福快樂,只是那些苦痛,都被時間沖刷,只留下一抹美好的影子,讓我們在心裡反覆咀嚼、回味淡淡的甜蜜罷了。再說,若是抱持著這種心態,過去的我們還不是也執著地認為以前的日子更好呢?若要這樣比較下去,簡直沒完沒了,只是更加讓人不願面對現實罷了。而如果不願面對現實,不僅永遠無法解決眼前的磨難,耗費時間鎮日空想到最後,只會一事無成,陷入更加煩苦的惡性循環。

繼續閱讀 →

踏實的富足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from 箴言13章4節

相信每個人都曾或多或少體會過,想要拋開一切,盡情荒蕪度日的心情吧?那種心情就近似學生時代,在辛苦了一個學期之後,迎來寒暑假以及年假時的感覺。青春年少時,大部分的我們總是盡情享受長假,盡情地浪費大把大把的時間,玩得不亦樂乎。每天過的鬆散輕鬆,既悠閒又充滿樂趣,雖然停下了成長的腳步,其中的悅樂卻也讓人浸淫其中。雖然人人皆有惰心,適時放鬆也無不可,但若將人生當作一段永不停止的假期,盡情為所欲為的話,想要守株待兔的話,便會成為一項重大的罪,成為讓我們虛度光陰、渾渾噩噩、引起其他犯罪的元凶。

懶惰的人不耐吃苦,卻又想過好日子,但正如《聖經》所言:「『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天下豈有不勞而獲的財富呢?為此,懶惰之人一方面羨慕、嫉妒勤勞有成的他人,一方面又抱怨著自己的命運、做著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因為沒有想要達成的目標,也沒有成長的動機,因此每天都過著空虛而搖搖欲墜的生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失足,進而陷入泥坑。不是有那因為討厭勞動,妄圖以投機取巧的方式滿足欲望的例子嗎?為了怠惰而犯下搶劫、竊盜等等罪行的人,不也存在著嗎?而因為耽溺快樂,他們更容易臣服於慾望,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性慾、貪欲種種的欲念,他們鎮日追求,無有停歇。然而,就算真的一一滿足,他們的慾望也不會止息,反而會燃燒得更加熾烈,因為空虛的生活不能只依靠慾望而充實、滿足,只會讓他們更加沉醉,驅使他們尋覓更多的刺激,循環往復,終於陷入盲目尋求欲樂的泥濘。

繼續閱讀 →

教養:父母最深的愛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from 箴言19章18節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上最在意珍視的寶物,而由於現代人生養孩子數量普遍減少,每一個孩子因此更受父母乃至雙方家族的重視與寶愛,如同王子或公主被寵愛著的也所在多有,不僅吃穿用度都拿最好的給孩子,事事也都以孩子為優先,更有甚者,只要孩子一耍賴哭鬧,便給予他所想要的一切。如果事事都順應小孩的慾望,小孩當然是快樂的,然而這份愛,卻有可能成為鴆酒,讓小孩未來跌落萬劫不復的深淵。電影《秋決》中的主角,便是從小被祖母溺愛長大,最終衝動行事,而為自己帶來悲劇。現今的社會,也可見到這類父母,不論是「媽寶」、「怪獸家長」等詞彙,都反映了過度保護的親子的模樣。一昧給予孩子喜愛的事物,以此取悅小孩,絕對不是真的親情。《聖經》早已告訴我們:「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管教小孩,教導他們道理,恰是為了他們未來能安穩過活而做準備;溺愛小孩,滿足他們的所有願望,則是以野蠻無理贈與最重視的孩子了。

「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管教小孩,固然會使小孩心生恐懼或不滿、悲傷,可是在管教、告誡的同時,父母也是在將自己的經驗、社會的規範、道德與品格傳遞給孩子,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行走在良善的道路之上。一昧的寵溺只不過是包裹著毒藥的蜜糖,實際上將要毀壞他們的身心,讓他們長成不諳世事、為所欲為的性格,因此惹禍上身、令人厭惡。因為不捨孩子而無微不至的照護,也將讓他們喪失自主性,失去獨立生活及決定的能力,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聖經》才會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縱容的愛,讓人不忍想到大衛王那失敗的愛呀!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