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聆聽‧善意勸誡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唯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

from 箴言 12章15節

人並不完美,也因此總有犯錯的時候。但能爽快承認錯誤的人不僅很少,願意誠懇給予提點的人卻也不多。不願承認錯誤,有時是因為驕傲,有時因為言語苛刻,有時只是單純輕視他人。然而,若一昧維持無用的自尊,事情只會越來越糟,讓自己一步步踏進毀滅的深淵。固執己見,便無有進步,無有改正的可能。正如箴言所告誡的一般:「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人類最為可貴之處,即在於擁有道德與學習能力,願意將自己形塑為更美好的人。而虛心接受他人所指出的不足之處,也才能正視自身的弱點,進而想辦法提升。

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每個人都有自尊,暴露出自己的短處或不足,因而感到羞赧甚至成怒,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明白,若因此摒棄他人善意的話語,那實在是太過不智,因為「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不聞不聽,只龜縮在自己的世界裡,相信自己是完美的,終究只能擁有如井底之蛙般的見識,一輩子不能明白世界的廣袤、自己的渺小,以及自己的成長空間。智慧的積累,來自學習,而知曉自己的不足,便是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不理會勸言的人,好比在夜路中摸黑行進的旅者,一不小心,便會因為自己的莽撞而粉身碎骨。我們豈能不知曉謙卑受教的重要性呢?


繼續閱讀 →

如鷹展翅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from 以賽亞書 40章31節

今天早上清楚的感覺到我坐在宴席裡面,很像貴賓,但不是哈士奇。

感謝主,回頭看看自己,才發現,自己的那個我好棒。我的身份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價值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尊貴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好處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特別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喜歡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認真不受任何人的影響,我的什麼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我是特別的,也確實如此。特別的人,要用特別的眼光去看。

很謝謝朋友如家人般的陪伴,這陣子請別擔心我,我是自己磨嘴、去毛的老鷹,老鷹有時懷疑自己是小雞,但是一飛,才發現飛翔是很輕鬆的事,才發現不是不能飛了,是有些東西要去掉,老鷹有個老字,但並不老…

擁抱自己最真的樣子

憤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痴迷人。

from 約伯記 5章2節

在當今的社會,一個資訊大量流通的時代,一個奉行競爭與比較的社會,很難從與他人相較的心態跳脫出來──就算想要無爭,但看著周遭成功的人們、聽著媒體與社群流傳的勵志故事,再反觀自己,那些平常無傷大雅的缺點、劣勢,似乎都變成了阻礙自己人生邁向成功的致命傷。

然而,一旦開始比較,似乎就沒完沒了了──從臉蛋、身材到家庭、財產等方面,總能找到比自己更加符合主流審美,或是家世背景良好的人;而就算比較後天的成就,無論是在職場或學校內,總是能看見那些風雲人物──能力強、機運好、才氣高的一群成功亮眼的人。這時,不禁就會自問:為什麼自己會是這樣平凡?為什麼會落後別人?為什麼別人能輕易地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繼續閱讀 →

助人的意義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from 腓立比書 2章3節

無論是何種宗教,就是普世的道德教訓,都勸勉人要伸出援手,幫助他人,「要愛鄰如己」,要如愛神一般,也用博愛去愛所有人。然而,在行善之時,有些人的心思卻不似這樣純真了:有的人把行善當作炫耀的手段,要他人敬重;有的人依恃自己多行義舉、品德正直,反而輕視起其他人。一旦心思不再純良,即便作了再多善事、幫助了多少人,那人的義舉也不能再說是義舉了。行善本是基於自身的德性與愛,不求回報、主動的行為,如今若淪為求敬重的手段、分裂他我的工具,非但已不能體會到助人純然的喜悅,恐怕害處還比助人更大。

那些因為自己多行善而藐視他人的人,耶穌已用法利賽人與稅吏的比喻告訴我們了:「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個人修養品德,本是為了自己,與他人並不相干,而行善自然也是如此,無非是有能力的人願意無私奉獻,豈能因為自己品德高尚,而用此以丈量他人、看輕他人呢?這不僅已違背行善的本質,且若因此自視甚高,反而會招來厭惡,分裂自己與他人的感情,又有甚麼好處呢?

繼續閱讀 →